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(wǎng)站--->品牌營銷欄目--->電子商務-->詳細內容
麥肯錫談“兵敗實達”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11-29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“NO PHOTO”。記者見面會尚未正式開始,幾位記者舉起相機準備拍照,麥肯錫中國公司總經(jīng)理歐高敦,坐在臺上最邊上的靠背椅上,舉起他的右手制止記者照相。坐在他一旁的翻譯說:“對不起,今天禁止拍照”。
記者們雖然很配合,沒有繼續(xù)拍照,但還是令出席這次見面會的10多家媒體記者感到意外,沒想到一上來就搞得這么緊張。其實,這樣的氣氛也是事出有因。
自今年4月中央電視臺《對話》欄目作過一次“洋咨詢水土不服?”的節(jié)目之后,類似“麥肯錫為何兵敗實達”這樣的說法最近頻頻見諸媒體報端,可能是雙方都感覺到媒體把這件事炒得太過了,于是便有了5月26日的實達總裁葉龍和麥肯錫中國公司3位負責人與記者的見面會。
300萬元買的“洋藥方”只用半年
1998年秋天,如日中天的實達各項業(yè)務全面出擊,銷售業(yè)績開始滑坡,管理層頓感多產(chǎn)品營銷管理力不從心。“當時在北京我們一共有8個子公司設立聯(lián)絡處,資源難以共享!比~龍后來回憶說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,葉龍認識了麥肯錫的專家,葉龍決心在中國IT界吃一次螃蟹。
以300萬元的價碼請來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,由4名博士、碩士組成的麥肯錫專家小組提出了幾個方案,30多歲、已在總裁位子上做了5年的葉龍,選擇了一個大膽的、但難度更大的改革方案:打散所有的子公司體制,建立新的組織結構。市場營銷和銷售在集團層面截然分開,市場營銷部制定集團硬件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和年度計劃,而銷售事業(yè)部統(tǒng)一地向行業(yè)客戶和商用、家用客戶銷售所有的實達產(chǎn)品。
但是,這個符合國際性企業(yè)管理體制潮流的方案,最終在實達遭到了失敗。
1999年上半年,實達的經(jīng)營業(yè)績大幅度滑坡。1999年6月,管理重組正式宣告失敗,組織結構又回到原來的子公司體制。
在這一反一復之間,實達付出了昂貴的學費。不僅僅是這300萬元咨詢費,更多的是由于這次機構重組的流產(chǎn),給整個集團在管理上、干部的心態(tài)上帶來的影響和沖擊,有形的和無形的,更是說不清。大量的應收賬款、物資、庫存的積壓,由于機構調整中的交接不清和混亂,形成了一筆筆在子公司與分公司之間說不清的爛賬,最后在整體上造成了高達1.3億元的虧損。
分析實達管理改革失敗的原因,大致有這么幾點:一是改革使分部的管理力量受到削弱,一部分人、財、物、業(yè)務等決策權集中到了母公司手中,事業(yè)部的自主發(fā)展意識與自主管理能力就被降低。二是改革得不到總部強有力的領導智慧保障,致使總部不少重大決策失誤。三是改革使原有子公司銷售力量受到破壞,而新的集中銷售體制效率又極低。
實達公司碰到的問題在中國企業(yè)中頗具典型性。不少企業(yè)從小做到大后,效率與效益卻反而開始下降了,其主要問題便是這些企業(yè)處理不好總部與分部之間的組織關系。這里所說的總部與分部,包括多元化集團的母、子公司關系和單一經(jīng)營型企業(yè)的總部、分部關系兩種類型。
總部與分部關系存在三類問題:
總部強、分部弱。這類企業(yè)人、財、物、業(yè)務的管理權過多地集中在總部,分部管理能力較低,缺乏自主性。這種情況,往往是企業(yè)在創(chuàng)業(yè)期以老板為中心形成的慣性延續(xù)。
總部弱、分部強。分部由于較少得到或得不到總部資金與管理上的支持,靠自己力量壯大起來。而總部也缺乏有戰(zhàn)略頭腦、有魄力的領導,缺乏整體調控能力與整體發(fā)展能力。
總部弱、分部弱。不少公司創(chuàng)始人能夠勝任與駕馭小型企業(yè)。企業(yè)規(guī)模擴大以后,其能力就適應不了新的管理要求。而分部的積極性、自主權、經(jīng)營管理及實力,也在原有局限中得不到改善。
這也是為什么麥肯錫的專家們至今仍認為,西方管理理念中一些基本的概念仍適用于中國的原因,比如子公司在財務上不能對總公司有半點不透明。
對于這次重組的失敗,實達人有各種各樣的看法,但沒有人否認方案本身在理論上的正確性。有人說,這個方案在本質上是提倡一種“重程序”而“輕權力”的西方理性企業(yè)管理文化,沒有什么上下級的觀念,所有的人不過都是一些管理“程序”上的環(huán)節(jié),但在中國這樣一個以“權力”為中心已幾千年的國家,無論是企業(yè)、還是個人,觀念上轉變起來實在是太不容易了。 也有人說,重組的失敗在本質上是由于集團的管理弱勢,其實這種改革會在內部遇到阻力是必然的,改革的目的雖然是為了建立一套健康的管理制度和流程,用制度和流程來管理企業(yè),而不是靠權力來管理企業(yè),但這種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,卻是需要一種強勢的權力,來義無返顧地貫徹和實施。這好像是一個悖論。 在外界,人們還有許多不同的分析:麥肯錫撬出的只是實達管理冰山的一角。實達虧損的原因說明管理層在投資決策上有失誤,反過來也說明在決策管理上有問題。因此,一些人認為請外腦作咨詢是對的,但不應該選這種革命性的方式,如果把變革的難度準備得更充分一些,把變革的配套措施準備得更細一些,遇到阻力時堅持得更徹底一些……,也許就沒有今天這個殘局了。
當然,這都是外界一些猜測而已。實達和麥肯錫之間到底出了什么事,還是聽聽他們自己說吧。
葉龍:時機不合適 如果當時堅持下來……
5月26日的見面會由實達總裁辦主任陶毅主持,葉龍首先介紹情況,接著是麥肯錫中國公司的兩位董事(主持人沒有介紹他們的姓名和職務,只是說麥可能西今天出席的有潘先生、吳先生、歐先生)闡述麥肯錫的觀點,然后是記者提問。記者們一個接一個地提問,直到主持人宣布見面會結束,仍有記者在追問。
葉龍在介紹情況時說,我們請麥肯錫作咨詢是1998年8月開始的,這個項目做了8個星期。但是直到今天,實達三大子公司仍在運營這個項目的一些成果。
“當然”,葉龍說:“由于我們這個項目的時機的原因,也有些經(jīng)驗教訓,大家可以探討!
葉龍還補充說“我們是國內IT界最早引入外國管理咨詢公司做咨詢的企業(yè)!
在回答記者提問時,實達集團總裁葉龍承認,“最主要的問題是實達內部的原因,我們對變革的難度估計不夠,比如千人大換崗!
但是他同時還說,“剛才麥肯錫的七點也總結了經(jīng)驗教訓,比如跟蹤不夠、對實達的情況不夠熟悉。”
葉龍?zhí)孤实卣f:“我當時比較年輕、氣盛,選了當中難度最大的一個方案。變革要付出代價,但沒想到這么大!
銷售機構變了,沒有隨之改變信息流,引起物流的混亂,這些問題我們估計不足。還有對中國人的心理狀態(tài)把握不足,特別是高層,角色的變化,引起心態(tài)的變化,雖然當初他們都同意這個變革方案。但后來……” 葉龍說,中國的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還需要時間來證明,經(jīng)得住挫折的考驗。
記者問這個項目的失敗,是不是麥肯錫的方子開得太早?葉龍說,有的是太早,有的是實在的,有的是我們沒有準備好。
葉龍承認,如果當時堅持下來,有可能是成功的。但他也沒有否認,專家對有些情況不太熟悉,并且后來的跟蹤不夠。
麥肯錫:項目完了之后 如加強跟蹤和聯(lián)絡……
麥肯錫中國公司董事潘望博代表麥肯錫發(fā)言。他說,1997年的實達符合麥肯錫的客戶標準,他們成長迅速,與國際上的客戶開始合作,而且他們有一個有決心的總裁。
潘望博說,為客戶保密是麥肯錫成功的關鍵,這也是過去沒有對實達這個項目作評論的原因,“而且今天也不打算評論實達,任何有關實達的問題請問實達的葉先生”。
麥肯錫的另一位董事吳亦兵按照已經(jīng)準備好的提綱,較為詳細地闡述了麥肯錫的7點意見。其主要觀點是:
——我們堅信西方的管理理念能在中國實施,而且一些優(yōu)秀的中國公司正在實施。但我們也認為,必須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、一個企業(yè)的實際情況,比如關鍵客戶管理人員的任命、比如一個公司的企業(yè)文化; ——外國咨詢公司在與客戶緊密合作的情況下,可以為中國客戶提供有價值的咨詢,客戶的總裁與我們的配合是最重要的保證;
——我們建議的所有目標,都是以客戶的效益為中心;
——真正實施變革具有很大的挑戰(zhàn),總裁要有能力和決心實施這些變革。任何計劃都是一個動態(tài)的計劃、動態(tài)的調整,最根本的原則是要堅持,但堅守的時候,又要有靈活性。這不是中國的特殊性,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如此,變革是艱難的。
——麥肯錫在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經(jīng)驗。在進行組織結構的變革時,我們更倡導簡潔的組織架構,而不是這種過渡的方案。一個項目結束后,每隔幾個星期,應進行跟蹤,與客戶保持聯(lián)絡。
麥肯錫沒有否認,如果方案開始實施之后,雙方多一些溝通和聯(lián)絡,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。
吳亦兵說完之后,潘望博又強調說:“我們與中國公司一起成長”。
歐高敦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,中國企業(yè)有遠大目標、變革決心的并不是多數(shù),我們是非常積極地尋合作,只要有可能,我們都會與他們探討合作的可能。這個企業(yè)目前是否成功,并不是我們衡量的標準。我們不是選有問題的企業(yè),幫他解決問題,也不是只選成功的企業(yè)。 吳亦兵則說,我們反對咨詢顧問是醫(yī)生的說法,客戶也不是病人。我認為我們是教練員,客戶就像運動員。但這個運動員是成為世界冠軍,還是一個省級冠軍,這就不一定了。
他強調說,我們不是以短期的成敗論英雄,我們也希望媒體不要以成敗論英雄。我們在中國已有60多個客戶、進行了200多個項目,我們在中國的雇員有80%是在中國出生、上大學,在西方接受教育后回到中國工作的。
勝敗乃兵家常事。分析人士認為,不論是醫(yī)生還是教練,都不可能包治百病或確保你成為世界冠軍。在麥肯錫70年的從業(yè)經(jīng)歷中,想必不是第一次出現(xiàn)這樣的案例。
因此,麥肯錫完全沒有必要回避實達這樣的案例。從某種角度上講,全面、認真地總結實達案例的得與失和經(jīng)驗教訓,對跨國咨詢業(yè)、對中國企業(yè)都是十分有價值的,麥肯錫自然也會從中受益。